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从白手起家到身家过亿,中国亿万富豪缘何走向衰退?

柯滨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2020-10-15


一直以来,中国都被称为“世界工厂”。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各类小装置、日用品,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标签。其实,中国不仅因制造商品闻名于世,就连制造亿万富豪也堪称问鼎全球。

 

三年前,中国超过美国一举成为全球亿万富豪人数最多的国家,而且这一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今年2月公布的《2018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来自中国的亿万富豪共819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10位),而美国仅有571位。


教授简介

柯滨 | Ke Bin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亚洲会计研究中心主任

会计系教务长讲席教授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博士

研究领域:金融报告和披露、企业治理和投资人保护、内部交易、机构投资人和金融分析、国有企业、社交媒体和大数据


在西方国家,超级富豪群体往往是那些家族信托基金的继承人,以及传统贵族阶层,他们的财富甚至可以追溯到好几代以前。而在中国,几乎所有的超级富豪都是依靠白手起家。

 

我们偶尔会看到,超级富豪通过豪车、豪宅、私人飞机、豪华派对来炫耀自己似乎用之不尽的财富。但实际上,人数不断增长的富豪群体中,许多人都面临着一个令人惊讶的问题。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我们发现,融资难是导致亿万富豪走向失败的首要因素之一。

 

能保住富豪榜排名地位的仅占三成

 

为了研究中国亿万富豪们的“存续能力”,我们与两位来自中国高校的学者合作,对“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富豪榜”这两项针对中国超级富豪群体的年度排名做了深入调研。

 

中国富豪榜的显著特点是,上榜富豪排名表现出了极高的波动性。与其他经济体的类似排名相比,中国富豪每年排名的上涨和跌幅比例要高得多。

 

事实上,尽管近年来中国亿万富豪的数量激增,但我们对年度富豪榜的调查显示,在上榜的亿万富翁中,只有约三分之一(35.4%)的人能保住富豪榜的位置,此外,跌落榜单的富豪很少有人能够重新登榜。

 

我们虽然无需为落榜的富豪感到忧伤,但其中蕴含的重要启示,却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福布斯中国富豪榜2018前10名(数据来源:福布斯中国)

 

与很多国家的富豪类似,这些在中国白手起家且获得过亿身家的企业家,同样为本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在拓展商业版图的同时,也为市场带来了创新。

 

与此同时,更多富豪的失败也造成了经济领域的不确定与动荡。这会造成大范围的消极影响,很可能波及员工、供应商、当地社区乃至整体经济。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亿万富豪的频繁更迭?具体来说,为什么其中许多人最终都走向了失败?


政府关系左右富豪的存续能力

 

研究中,我们考察了多项指标,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富豪的存续时间,其中包括财产权的监管机制、是否能够获取融资、政府关系和社交网络、以及个人特质(包括性别和教育背景)。

 

我们的研究只关注那些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们,因此那些从父母那里继承财富的“富二代”,或者那些从国企私有化中积累资本的富豪,并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内。

 

我们发现,社会关系对于亿万富豪的存续没有显著的影响。那么,对于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文化的中国来说,这一发现令人意外——一直以来,在中国做生意,大家都非常看重关系。

 

个人层面上,我们发现拥有MBA学历的亿万富豪走向失败的可能性较低。年长的男性亿万富豪也是如此。但是,目前尚无证据能够证明大学本科和EMBA教育会对财富存续产生决定性影响。

 

我们发现最能影响财富存续能力的因素是:是否能够获取融资以及政治关系。

 

▲胡润百富榜2018前10名(数据来源:胡润百富)

 

中小企业时常面对融资难的问题不足为奇,但在人们的印象中,亿万家产的企业家应该不会遭遇相同的困扰。

 

我们的研究发现,政府关系往往是一把双刃剑,极大程度上左右了亿万富豪们的存续能力。与有影响力的政府官员建立联系,往往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有助于企业获得政府合同,或是有助于企业免受政府的干预。

 

然而,这些政治关系一旦丧失,也可能会成为导致亿万富豪走向失败的关键。例如,政府官员的垮台往往会牵连出与他有关系的企业家们。

 

许多关于企业的研究,都倾向于强调政府对财产权和合同的强力监管和保护,并认为这是企业长期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财产权的相关课题包括监管的透明和公平、政府腐败和商业干预等,而对合同的保护则涉及到司法公正和商业权利、及知识产权保护等。

 

这些问题虽然可能会影响到小企业,但尚无证据表明财产权或合约制度能够影响中国亿万富豪们的存续能力。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之下所暗含的波动性,以及它如何影响到那些经济地位较高的个体。

总体研究表明,对于中国的超级富豪们来说,对其存续能力的最大威胁可能是严重的融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因于中国大多数国有银行收紧了信贷,并对资金用途严加限制,迫使私营企业不得不面对日益严峻的融资环境。

 

如果政策制定者希望看到亿万级企业的持续增长,那么,减少对私企融资区别对待的政策,可能比增强财产权和合同执行的政策来得更加有效。





文章英文版原载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Think Business,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原题为The cash crisis facing China’s ‘Crazy Rich’ billionaires

作者:柯滨

翻译:杨嘉铭 | 编辑:王彤 | 制作:秦豪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观点来自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机构观点


 

点击以下学者名字,查看更多评论文章或视频


陈龚涛 | 陈仁宝 | 陈素娟 | 楚军红 | 戴家宁 | 段锦泉 | 方博亮 | 傅强 | 何龙 | 洪瑞云 | 胡震禹 | 黄宝金 | 黄幸亮 | 柯滨 | 梁慧思 | 廖文良 | 李真 | 林金玉 | 林玉萍 | 李利伦 | 李仁 | 刘其章 | 刘玉添 | 卢耀群 | 麦润田 | 麦珂 | 欧怡 | 钱瑞安 | 钱文澜 | 任启智 | 施永丰 | 宋照礼 | 王砚波 | 乌耀中 | 谢慧贤 | 杨楠 | 杨贤 | 张俊标 | 张世进 | 张岩 | 张子颖 | 钟基年 | 周正芳

 

Alex CAPRI | Andrew DELIOS | Ashok CHARAN | Daniel MCALLISTER | DE PATER, Irene Elisabeth | Ishtiaq Pasha Mahmood | Johan SULAEMAN | Jochen WIRTZ | Jayanth NARAYANAN | Julie Huan | Jussi KEPPO | Jumana ZAHALKA | Kulwant SINGH | Laina GREENE | Lim Wei Shi Marleen DIELEMAN | Markus TAUSSIG | Michael FRESE | Nitin Pangarkar | Ravi CHANDRAN | Remus ILIES | Richard ARVEY | Robert KIMMEL | Sarah CHEAH | Simon Poh | Sumit AGARWAL | Pranay Gupta | Prem SHAMDASANI | Tambyah Siok Kuan | Thompson TE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